requestId:68556bcb4d6644.67012270.
新华社太原5月16日电题:邢宝明夫包養妻:同走扶贫支教路,共圆教书包養育才梦
新包養华社记者魏飚
邢宝明和王英,两位人民教师,一对恩爱夫妻。两人大学毕业后,一直扎根吕梁山区的贫困县,从事教育工作。1包養5年来包養網,邢宝明带过的学生考上大学的超过1000人。“知识改变命运,让更多孩子考上大学包養網是我和包養網妻包養子的目包養标。”邢宝明说。
“清华梦,北大梦,我的梦!”这是山西吕梁临县一中教师邢宝明的微信签名。他说,自己学生能考上清华、北大,是他当老师最大的梦想。
这个梦想已经实现。2018年,邢宝明所带的毕业班,全班66人参加高考,包養網二本达线65人,一本达线50人,其中还包養有两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包養網学和北京大学录取。这是临县一中自包養網1952年建校以来,取得的最好高考成绩。
这样的成绩要归功于邢宝明和妻子王英最初的决定——扶贫支教。包養網
邢宝明和王英是大学同学,也是恋人。2004年从山包養網西大学毕业后,两个23岁的年轻人,主动到国家级贫困县临县支教。
“扶贫支教”的想法是王英最先提出来的。大学四年级时,她看到了一份扶贫支教的通知,于是决定报名参加。王英说:“当时觉得教育能改变孩子的一生,所以想尽自己的一份力。”
邢宝明则放弃了在太原一家科研机构工作的机会,和王英一起去吕梁山区支教。
20包養04年6月,邢宝明第一次去吕梁山时包養網,从太原到包養網临县的高速还没通车,大巴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颠簸,整整走了12个小时。他坐的大巴还半路翻了车,全车伤了十几个人,他的胳膊、手臂也被碰破。
“真想回去,不支教了。”邢宝包養明打电话把想法告诉了王英。不过,王英一个劲儿地鼓励说:“不艰苦还能叫支教?临县教育系统的一个明星即将闪亮登场呢!”
邢宝明回忆说,如果当时没有王英的坚持和鼓励,他或许真就放弃了。包養網
王英的老家在晋中市左权县,邢宝明的老家在大同市广灵县,相距临县都有三四百公里。来到临县后两人很不适应当地生活。
“记得包養那时候最怕放假,放假了整个楼道就剩我们两个人,没有电视,也没有电脑,心情很不好。”邢宝明说。2006年,邢宝明和王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,学校的单身宿舍包養網就是他们的家。
尽管条件艰苦,可当5年支教服务期满的时候,邢宝明和王英却舍不得离开了。邢宝明说,舍不得渴望求知的包養学生,贫困山区教育确实还比较落后,孩子们需要我们继续留下包養。当时,邢宝明还担任了重点班的班主任。“当时学校把最好的班交给了我,让我组建了最好的团队,这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包養种信任。”邢宝明说,“我不能走!”王英很支持丈夫的想法。包養他们决定在这里扎下去。
后来,邢宝明不仅做班主任,还在学校担任年级主任,每天清晨六点到校,晚上十点以后才能回家。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家庭,王英放弃了当班主任包養網,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家庭中。
每一届带高考毕业班的时候,临近高考,邢宝明晚上经常因紧张睡不着。王英知道,自己要尽力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。尽管也有繁重的教学任务,她还是把家务全部承担下来。去年冬天,邢宝明父亲包養網生病住院,也是王英跑前跑后。
邢宝明说,他从来没有操心过家里的事情,正是因为有一个通情达理的妻子,有了和睦美满的家庭,他才能安心从事教育工作。今年,妻子承担着高三年级的教学任务,只要有空,邢宝明就帮着妻子做家务,还和妻子分享教学经验。
结婚十多年,邢宝明和王英几乎没有红过脸,夫妻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,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宽容善良,建立和维护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。这对恩爱夫妻告包養網诉记者,他们会扎根吕梁山区,做好教学工作,让更多孩子考上包養理想的大学。(完)
TC:
發佈留言